《昆虫学报》
在加强专业与学科建设过程中,对课程因时而异的改革施行是学生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在充分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能力强化的教学过程中突出专业特色,以与众不同的新观点、方法实现内涵式发展,突出专业主体、学科研究的不同类型学生专业及综合能力。理论与实践,哲学上二者博弈已历经时久,事实证明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是实践经历过后的产物,是对实践过程的一个描述及对实践结果的评断及总结[1]。在对课程授课方式及与实践结合的探索过程中,综合采用网络合作教学,通过在线声音和服务作为综合资源为学生的加入提供指导,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对知识细节探索,形成更具特色的微课、慕课等授课形式,使学生更为广泛的接受在授课线服务[2]。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参与由教师引导并提出的课堂活动、知识问答,形成翻转课堂模式[3]。通过更为广泛的实践案例及资源,对授课环节、课件制作、授课方式等改革中引入,并依据实践结果进行理论知识探索和延伸,服务课堂。在对本科生普通昆虫学课程授课中经验积累及课业中出现问题,以学生问卷调查、课业抽查、企事业走访等数据获取方式对普通昆虫学课程改革实施操作几点建议:
一、实践操作结点
结合实践案例与生产实例将传统的理论知识点搭配体验感极强的实践操作进行讲授,抓紧最佳契合点,把逻辑结构紧凑、层层铺垫、循序渐进且衔接紧密的理论知识以鲜活的方式展示,突出理论与实践二者完美有机融合,拜托生硬、脱钩、时空间隙长、不合时节等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理解的不合理的授课方式,根据农时、动植物物候学编排理论与实践课程实施时间及方案,由教师根据具体时间节点变化根据以上内容适时调整,不拘泥于传统授课形式。
二、理论与实践融合教学手段
新型授课模式组合、合理运用。学生是课堂授课过程中主体,教师对知识传授形式多样,方法多变。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中心地位前提下,围绕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展开多种授课模式,展开更为广泛的问答,形成课堂内良好的互动氛围,在融洽的气氛中完成整个授课过程。在充分掌握学生现有知识体系前提下,制定适合学生对知识接受的学习任务为课堂教学服务,因材施教、满足个性化需求。
三、教师综合调节作用
教师科研融入实践教学方式: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并在科研训练实践中总结,不断完善及填补理论知识,更新理论新认识及新学习目标设定。推行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原则,促进学生实践技能开发式全方位学习,教师实践知识强化,对学生对理论课程知识的理解及掌握程度、认知和延伸进行评价,以实习内容与课程内容结合程度、实习内容对理论知识点覆盖度、实习安排合理性、学生对实习效果评价等方面综合考核理论课程的教学实习。
四、教研成果融入实践教学
以学科、专业试验科研为基础主线,在日常教学中对科学研究方法、新知识理论运用指导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开展由教师日常教学研究、科学研究各项成果,要求教学中经常采用并运用自如;对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以案例分析、实例教学方式进行展示、讲解,让学生实际动手 参与操作并在科学研究中总结基本理论知识及对研究过程中新理论的认识,并逐级传递。
五、课程的适时更新及结合性
根据农作物、其他寄主植物以及昆虫自身物候期变化,适时选择相应课节进行野外实际操作训练,在实践中认识理论内容,在理论中总结实践经历各不同知识点,以切身体会方式感知昆虫知识,在理论中创新需要用实践进行检验。针对学生在该门专业课程相关研究内容校内实践及个人工作能力强弱、社会企业接触亲和力、适应程度、岗位角色扮演胜任能力等方面进行调查总结,对课程实践能力综合评断。
六、小结
课程改革笃力前行,任重道远,要求讲究新方法、新目标的同时,更要切合实际,从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知识,深入理解课程各知识点学习根本出发,让枯燥而无味的理论课堂与野外实践动手操作相融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用实践观察(形态、行为、习性)让传统理论各知识点以感官认识、触碰认识鲜活展现,全面融合并重新升华。
[1] Ramona Online Teaching to Enhance Student Learning:Theory,Practice and Assessment[J] .Teaching Theology and Religion,2010,9(3):194-195.
上一篇:好书·新推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