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学报

昆虫版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牛虻大战胡蜂一伤 

来源:昆虫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04

在动物食物链中,是一环连接一环的,例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而这次有摄影师拍摄到昆虫版“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牛虻大战胡蜂一伤一亡,最后蚂蚁得利!

在昆虫动物中,牛虻和胡蜂都是非常有战斗力的昆虫,胡蜂以昆虫等为主食,而牛虻也特别喜欢刺吸牛等牲畜的血液,危害家畜等。牛虻体型比胡蜂更大,但依然在胡蜂的食谱上,两大顶级昆虫相遇,免不了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

胡蜂能猎杀体型更大的牛虻,一方面是胡蜂确实很有战斗力,二就是胡蜂有一根有毒的长螫针,连人类都害怕胡蜂的这一根毒针,其它昆虫被刺到,很快就会被麻痹,失去运动能力,最终成为胡蜂的食物。

最终牛虻被胡蜂所杀,但胡蜂也不好受,毕竟是昆虫界两强相斗,牛虻死亡,胡蜂受伤,以为胡蜂会吞食牛虻,偏偏这个时候出现一群“机会主义猎食者”——蚂蚁,不断有蚂蚁靠近,胡蜂无力叼起牛虻飞走,又看着蚂蚁群靠近,最终只能不甘放弃食物,独自飞走,最后被蚂蚁捡漏,被蚂蚁不费力气就得到一只大牛虻食物。

昆虫版“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牛虻大战胡蜂一伤一亡,看似最弱的蚂蚁,却最后得利,这样的食物链情况,是很经常发生的,在动物世界也有很多这样聪明又狡猾的“主义猎食者”。

在昆虫中,牛虻是一种状似蝇而稍大的虻,非常好血性,雌牛虻有强度螯刺能力,牛马等厚皮动物都被吸血,包括人类在内都受其害,牛虻叮人时皮肤很痛,会出血,继而产生红斑丘疹和风团,又痒又痛的!而胡蜂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长螫针,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蜂群会群起攻击,可以致被攻击动物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上一篇:科学家演示基于昆虫耳朵的传感器方案 可用于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