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学报

金华新闻网丨姚刚:“昆虫博士”的科研梦 

来源:昆虫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9-08

作者:陈月丹

9月8日,金华新闻客户端,记者陈月丹

炎炎夏日,不少人都在享受“空调WIFI西瓜”。了解40℃高温草原的烈日,或在原始茂密的森林中忍受蚊虫叮咬捕虫。

他是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农学院园艺技术教授,他是“虫医”姚刚,处处只见昆虫。

女士“虫扇”姚:游山玩水,潜心学习

我看到姚刚刚从广西回来,黝黑的皮肤被夏天烙上了印记太阳。

几乎整个暑假,他在内蒙古的草原、长白山、广西的深山老林都在抓虫子。这一次,他收获了数百种、数千种昆虫。

看似简单的捕虫,其实是件苦差事。深山、老林、保护区、沙漠、高海拔地区……昆虫遍地的地方,不仅环境恶劣,条件也十分艰苦。长袖长裤必须全副武装,以防止在高达 40°C 的温度下出现毒虫和毒蛇。我一般是早上上山,晚上回来。我饿的时候吃干粮。我喝山泉水的时候喝山泉水。连汗都睁不开眼睛。晚上返回基地,架起热高压水银灯,继续诱虫,仔细筛选分类,拍照识别描述,记录采集时间地点、经纬度、海拔等相关信息植物。

这种收藏一趟需要15-20天。不说辛苦,风险无处不在。 :海南五指山,山蚂蝗、刺蛾的幼虫使他整个背部红肿疼痛;在西藏,他遭遇道路坍塌,被困在一间小木屋里4天;在广西深山中,他遇到了一条有毒的珊瑚蛇,惊险逃脱。一场灾难;在内蒙古的沙漠里,手和耳朵一天就被剥光了……但是当他收集到需要的样本或新的昆虫时,他说他就像中了大奖一样高兴。 ."

双翅目是姚刚研究的主要昆虫种类,这些小授粉昆虫形式多样,也可以寄生。它们吃蝗虫卵。虽然授粉效率不如蜜蜂,它们在半荒漠化、高海拔环境或蜜蜂无法授粉时成为某些植物的传粉者。主力军。“世界上这种昆虫有5000多种,但我国只发现了目前有260多种。寻找、研究和使用它们是非常有意义的。”

但是,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另外除了艰苦的野外调查,还有枯燥的室内实验。

“首先要对采集到的标本进行制作,然后进行详细的分类鉴定。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国内和必须查阅外国文献以识别新物种。”姚刚说,外国文献比较多,英文,还有俄文、德文、法文等,为此他买了这样的外文词典,每一个词都可以搜索。生物多样性研究很重要。”

p>

为了更好的研究,姚刚把家里的书房改成了实验室。显微镜、解剖工具、冰箱、电脑和标本柜被放置在背形的书房里。为了保持温度和干燥,实验室从6月份开始24小时都开着空调除湿,让房间很干,他需要一直喝水。再加上里面混杂着虫子、酒精、樟脑丸的复杂气味,家里的其他人都呆不下去了。

在这样一个对昆虫标本友好但对人非常不友好的环境中,他钻了进去不出来。不上课的时候,我会呆上一整天。我的孩子晚上睡觉后,他会一直看文献,做实验,做标本,直到深夜。

“想做的事情太多了,白天要上课,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每次研究结束,他都会把这些昆虫当作标本,并给它们编号。到目前为止,他保存了四五千件昆虫标本,除了浸泡和干燥过的昆虫标本。 “等我想起来的时候,我会把我所有的标本都放在中国农业大学的标本馆里,让学生们可以使用,留一些给子孙后代。数据,当然,鉴定也可能是错误的,我希望愿后人指正,推动我国对此类昆虫的研究和发展。”

基因组学、分子系统学、线粒体基因组学……为了研究昆虫,姚刚继续学习和学习。 2019年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成功立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科技部项目1项。迄今为止,在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参与编写科研专着近十部。

目前正在着手开展牛科昆虫的全基因测序工作,准备开展金华地区昆虫资源调查,希望最终形成一部科研专着或科普插画书,《基础研究很枯燥,时间很长,但需要有人专心做。」

技术“专家”:用昆虫防治昆虫,帮助农民增收收入

姚刚是兰溪人 2010年博士毕业回到浙江工作以来,一直想用所学服务基层农民和当地农林经济发展。

“蜗牛把铁皮石斛全吃光了,导致减产严重,使用杀螺剂农药残留严重。”一位农民紧急求助。姚刚接手了这个问题。

他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了一种可以被可见光自动分解的农药。利用蜗牛晚上吃铁皮石斛的特性,天黑后喷药,天亮后药开始分解,基本2天左右。分解完全,无残留。

上一篇:昆虫飞行的谜团,蜜蜂为什么不遵守空气动力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