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这句来自《庄子》的名句意思是朝菌这种菌类一般活不到晚上,蟪蛄这种昆虫不知道春秋二季的样子,形容这两种生物的寿命短暂。是啊,动物之中,寿命最短的似乎就是虫子和水生动物了,基本上经常因为其它动物的杀戮而性命朝不保夕。从今天和明天开始,我将为大家讲述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昆虫和水生动物的故事。
“蚋蚁蜂虿,皆能害人。”这八个字出自《国语.晋语》,字面意思是蚋蚁蜂虿这四种虫子能够伤人。所谓蚋,其实就是摇蚊的意思,从“蝇蚋姑嘬之。”这句出现在《孟子》中的话中,我们就能看出此物与苍蝇同为害虫,以吸人血为生。
而蚁字就比较简单了,对于它们,我们更喜欢亲切地称呼为小蚂蚁。关于蚂蚁的传说还是起源于齐桓公时期。话说齐桓公在位时期,大臣隰朋辅佐桓公支持燕国抵御山戎孤竹,不料却因为缺乏水源,使得战事吃紧起来,这让隰朋觉得十分紧张又忧心。左思右想之后,他决定从观察生物开始寻找水源。后来,果然通过小小蚂蚁的行军路线,发现了藏在深山之中的泉水,而这正是蚂蚁圣泉的由来。
至于蜂,它们的种类就比较常见了,其中和人类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蜜蜂了。《诗经》中的“莫于栟蜂,自求辛螫”的话,指的就是蜜蜂的牺牲精神,它们虽然弱小,但是遇到困难却能拼命。为什么古人对蜜蜂这么尊重呢?原因还是因为吃喝二字。
“子事父母,枣粟饴蜜以甘之。”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甜菜等作物的提取难度比较大,当时的人们所吃的甜食多半是用枣粟饴蜜等物做成的,红枣和黄米甜度有限,饴糖和蜂蜜那可是实打实的甜到沾牙。尤其是蜂蜜,作为动物产品,虽然不可再生程度比甜菜大,但是只要会养蜜蜂,捣毁蜂窝就能吃到,所以蜜蜂在贵族的花园里还是非常受欢迎的。
关于蜜蜂,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传说晋国太子申生贤能忠勤,为人仁孝,却因为母亲去世失去了齐国这一后援,再加上,日渐年长,逐渐被其父所厌恶。晋君后妻骊姬年轻貌美,为晋君生养一子。有了儿子的女人,自然就有了野心。骊姬很想让自己的儿子做储君,但是无奈申生没有犯过错,自己要废了他太难了。于是,骊姬想到一个招数,派人邀请申生游园,在游园之前,在衣服上喷上蜜水,好吸引蜜蜂来蜇自己。
果然,游园之时,心地善良的申生看到后母被蜜蜂蜇咬,赶快帮后母拍打扔掉外衣驱赶蜜蜂,这一幕被早已站在附近观看“好戏”的晋君看到了,他十分生气,认为申生不孝,对后母不敬,从此越发憎恨他。后来,在骊姬的多次诬陷之下,害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
至于虿这种虫子,大家应该很少见到了,它其实就是蝎子之类的毒虫,关于它的记载,字数最多的莫过于后来的《封神演义》了,里面的九尾狐就曾经用虿盆残害宫女。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中,除了在《国语》中的记载之外,就是《左传》中的“蜂虿有毒,而况国乎?”这句话了。
传说鲁僖公二十二年,鲁僖公打算讨伐邾国,大臣臧文仲果断拒绝了这个要求,他认为邾国就像蜜蜂虿虫一样,看起来弱小,但是一旦为了保护国家就会拼命,现在鲁国实力不比从前,一旦兴兵讨伐邾国,即使胜利了也要损兵折将,还不如与邾国修好,等待时机成熟再决定。正所谓,打人不打脸,如是而已。
除了以上这几种虫子之外,我还要讲述一下春秋战国故事里比较常见的螳螂和螟蛉这两种虫子。关于螟蛉,有一个词语叫做螟蛉子,其实它的本来意思就是义子。 《诗经》中曾经记载螟蛉经常会才把卵产在蜾蠃身上,古人蜾蠃不生子,对螟蛉视如己出,因此将养子称呼为螟蛉子。其实,这些养在蜾蠃身上的螟蛉长大之后会吃掉宿主,取而代之,如同绞杀榕一般,所以现在再称呼义子为螟蛉,可就不是什么好话了,毕竟大家都不想被称作白眼狼。
如果说,螟蛉经常被古人用来讽刺忘恩负义的话,那么螳螂在古人的心目中就是只图眼前利益的代名词。刘向曾经在自己的著作中将《庄子》中的“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蜋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故事做了一个改编,在其中穿插了主角吴王夫差。
上一篇:最奇怪的3种昆虫,外星毛毛虫上榜,很多人都没
下一篇:没有了